近日,天津鑫鑫食品廠因在廣告中宣傳其糕點產品可以“治療癌瘤”,同時聲稱其制作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罰。這一事件引發社會對食品廣告合規性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廣泛關注。
糕點作為傳統食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鑫鑫食品廠本可憑借其獨特工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選擇了一條違規的宣傳路徑。其在廣告中宣稱糕點具有“治療癌瘤”的功效,這明顯違反了《廣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療功能,更不得虛假夸大其作用。癌瘤作為嚴重疾病,其治療需依靠科學醫療手段,任何未經臨床驗證的食品宣稱都屬誤導消費者,可能延誤患者治療時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天津擁有眾多傳統糕點制作技藝,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等,這些技藝若符合條件,可通過正規渠道申請非遺認證。鑫鑫食品廠在未獲得官方非遺認定的情況下,擅自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義進行宣傳,不僅損害了非遺的公信力,也扭曲了文化傳承的本意。非遺的核心在于保護傳統技藝的真實性與歷史價值,而非作為商業炒作的工具。
市場監管部門對鑫鑫食品廠的處罰,體現了對違法廣告的零容忍態度。該廠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廣告真實性原則,還可能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潛在風險。根據處罰結果,食品廠被責令立即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并處相應罰款,以儆效尤。此案例也為其他企業敲響警鐘:在市場競爭中,必須堅守法律底線,避免以虛假宣傳博取短期利益。
從消費者角度看,此事件提醒大家需增強辨識能力。面對“治療癌瘤”等夸大宣傳,應保持理性,通過正規渠道獲取醫療信息。同時,支持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但需確認其認證真實性。
糕點作為美食與文化的載體,其價值在于傳承與創新,而非不實的功能宣稱。天津鑫鑫食品廠的案例警示我們,商業宣傳需合法合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應回歸本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雙贏。